1,绿色信贷是什么

就是环保型信贷,即信贷要支持环保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项目,杜绝投向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和产业。
绿色信贷业务的特殊性是指绿色信贷政策需要公众的监督,政府和银行不仅应该将相关环境和社会影响的信息公开,并且应该提供各种条件包括信息的披露、必要的经费和真正平等对话的机制。  “绿色信贷”的推出,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在信贷活动中,把符合环境检测标准、污染治理效果和生态保护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经济杠杆引导环保,经济杠杆可以使企业将污染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事前治理,而不是以前惯用的事后污染治理,这些显然是行政手段所无法实现的目标。  商业银行通过差异化定价引导资金导向有利于环保的产业、企业,可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强了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创造条件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也有利于摆脱过去长期困扰的贷款“呆账”、“死账”的阴影,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绿色信贷是什么

2,绿色信贷是什麽

绿色信贷是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三部门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盲目扩张,于2007年7月30日联合提出的一项全新的信贷政策《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规定,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境违法的企业和项目进行信贷控制,各商业银行要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意见》规定,各级环保部门要依法查处未批先建或越级审批,环保设施未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未经环保验收即擅自投产的违法项目,要及时公开查处情况。即要向金融机构通报企业的环境信息。 而金融机构要依据环保通报情况,严格贷款审批、发放和监督管理,对未通过环评审批或者环保设施验收的新建项目,金融机构不得新增任何形式的授信支持。 同时《意见》还针对贷款类型,设计了更细致的规定。如对于各级环保部门查处的超标排污、未取得许可证排污或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已建项目,金融机构在审查所属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时,应严格控制贷款。

绿色信贷是什麽

3,绿色信贷指引的第三章 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

第十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确绿色信贷的支持方向和重点领域,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以及有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制定专门的授信指引,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第十一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制定针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标准,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与分类,相关结果应当作为其评级、信贷准入、管理和退出的重要依据,并在贷款“三查”、贷款定价和经济资本分配等方面采取差别化的风险管理措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对存在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要求其采取风险缓释措施,包括制定并落实重大风险应对预案,建立充分、有效的利益相关方沟通机制,寻求第三方分担环境和社会风险等。第十二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利于绿色信贷创新的工作机制,在有效控制风险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推动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创新。第十三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重视自身的环境和社会表现,建立相关制度,加强绿色信贷理念宣传教育,规范经营行为,推行绿色办公,提高集约化管理水平。第十四条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加强绿色信贷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标识和统计制度,完善相关信贷管理系统,加强绿色信贷培训,培养和引进相关专业人才。必要时可以借助合格、独立的第三方对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评审或通过其他有效的服务外包方式,获得相关专业服务。
搜一下:绿色信贷指引的第三章 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

绿色信贷指引的第三章 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设

4,绿色信贷如何做实

多数商业银行缺乏执行绿色政策的内在动力。中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此外,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某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放弃对污染企业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则可能顺势将该客户资源纳入,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许多银行不愿冒失去客户的风险,甚至可能向违规企业或项目贷款。 绿色产业投资风险难控,回报预期不稳定。受政策、市场及行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信贷存在一定风险。节能环保项目普遍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不能进入投资回报期。 中小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绿色融资难。有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中小企业往往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环保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方面普遍面临融资难题。 绿色信贷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做实绿色信贷政策,发挥绿色信贷对转方式、调结构、促环保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要完善“绿色信贷”约束机制,建立环境违法放贷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建立重大项目放贷的环境影响全过程跟踪及污染事故赔偿可追索机制,建议从法律上明确银行对贷款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负有责任,若贷款企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而无力支付污染清理及赔偿资金,银行要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建立绿色和新兴产业信贷风险防范政策及风险担保机制。要建立对推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建立和完善与“绿色信贷”政策相配套的呆账核销、风险准备金计提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风险补偿政策。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支持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信贷风险等,要给予财政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节能环保行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第三,实施绿色和新兴产业信贷优惠激励政策。在贷款利率上,商业银行要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促进节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在“有进有退”中培育环保产业市场。 (作者是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部主任)

5,热点时评绿色信贷如何做实

首先,要完善“绿色信贷”约束机制,建立环境违法放贷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完善相关立法和政策,建立重大项目放贷的环境影响全过程跟踪及污染事故赔偿可追索机制,建议从法律上明确银行对贷款企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负有责任,若贷款企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而无力支付污染清理及赔偿资金,银行要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建立绿色和新兴产业信贷风险防范政策及风险担保机制。要建立对推行“绿色信贷”成效显著机构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财税杠杆,建立和完善与“绿色信贷”政策相配套的呆账核销、风险准备金计提制度,以及与之相关的财政税收风险补偿政策。尤其是对商业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支持节能环保和高新技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信贷风险等,要给予财政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适当提高节能环保行业不良贷款比率容忍度。  第三,实施绿色和新兴产业信贷优惠激励政策。在贷款利率上,商业银行要实施差别化的利率政策,对促进节能、减少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企业和项目,提供优惠利率,在“有进有退”中培育环保产业市场。  第四,推进“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要注意发挥政策性银行“主力军”作用,通过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弥补“绿色信贷”推行中商业信贷缺位问题。
多数商业银行缺乏执行绿色政策的内在动力。中国银行业绩效考核体系以经济指标为主,并未将环保绩效纳入其中,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有效吸引银行业支持环保项目。此外,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某商业银行执行绿色信贷政策放弃对污染企业贷款,而其他商业银行则可能顺势将该客户资源纳入,在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情况下,许多银行不愿冒失去客户的风险,甚至可能向违规企业或项目贷款。 绿色产业投资风险难控,回报预期不稳定。受政策、市场及行业发展基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节能环保产业项目的信贷存在一定风险。节能环保项目普遍建设周期较长,短期内不能进入投资回报期。 中小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绿色融资难。有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下企业中有90%的企业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微小企业中95%没有和银行发生过任何借贷关系,而中小企业往往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环保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方面普遍面临融资难题。 绿色信贷是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家经济转型挑战与机遇并存,做实绿色信贷政策,发挥绿色信贷对转方式、调结构、促环保的积极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要完善“绿色信贷”约束机制,建立环境违法放贷责任追究制度

文章TAG:绿色信贷绿色  绿色信贷  信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