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信用卡消费的未来发展是什么

信用卡消费的未来发展是什么?亿佰购物创始人兼CEO韩吉韬认为,信用卡将在3-5年内快速增长,持卡人将增加至3亿,而这些人,就是亿佰购物的主力客户群。“同时二三四线城市也拥有十分庞大的购买力,通过后台数据库统计发现,2010年商城的高档红酒的销售额达到了1000多万元,其中80%的消费者都是年轻人和二三线城市的信用卡用户。信用卡行业前景怎么样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倡导消费金融都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推动移动金融 开创支付新体验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勿庸置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支付的需求将对信用卡的营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做大消费金融,推动内需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发展消费金融 促进消费新增长通过大力推动消费金融业务,不仅有效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及忠诚度,为持卡人日常生活提供金融便利,同时凭借信用卡丰富的支付模式,银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合理引导并扩大了消费,带动了周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做大内需市场具有实际意义。很多人使用信用卡提前消费,如何评价这种消费方式?现在很多人都会申请信用卡来进行消费,尤其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实行先消费后付款的消费观,属于会经常使用信用卡花费这一类的借贷产品。这也导致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欠款的问题,所以在小编看来,现在信用卡也正在对现在的年轻人产生一些影响,让这些年轻人毫无理性的消费,透支着自己的未来。这边是非常不看好这种消费方式的,也是非常++信用卡这种方式,因为一旦办了信用卡之后很多时候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消费欲,然后乱买东西,长时间下来也是攒不到钱的。而且对于信用卡的还贷也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很多人就会遇到信用卡逾期的情况,尤其到了还款日是非常头疼的,所以就有些人就会采取网贷的方式来还信用卡的钱,拆东墙补西墙,这样的方式只会导致人在借贷这种情况下越陷越深。为什么大家会有提前消费这种观念?现在大家有提前消费这种观念,是因为很多人在接受的教育当中对于财产管理的教育是非常缺失的,再加上自己的虚荣心作祟是想要进行攀比的。信用卡这种方式本身是在欧美一些国家要普及的,在我们国家并不是特别多人在使用,但是随着大家经济观念的改变,再加上现在年轻人对于理财观念并不是特别的明确,所以就会让大家有提前消费的这种想法,同时刷信用卡总是会给人一种错觉,刷完了卡就能够买钱,并没有花太多的钱就会导致毫无节制的去消费。在到了还款的时间就会发现自己花了太多的钱,说到底还是因为自己自控能力的不足,想要和他们进行攀比。提前消费有利于社会发展吗?其实提前消费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是能够帮助扩大生产,同时也能够增加就业,对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着极大好处的,但是如果一直提前消费不加以节制,同时也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消费,这种消费方式就会对个人造成一定影响,对社会发展也是不利的。总结最后现在提前消费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生活的常态,对这种情况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心态,理性消费。

信用卡消费的未来发展是什么

2,中国信用卡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中国信用卡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中国信用卡发展势头是很惊人的,发行量正在日益增长;信用卡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及商家所接受,使用范围比前几年扩大了许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国内银行还没有建立统一的信用资讯,导致许多礼品族(拿了礼品就销卡的人)和老赖的产生,许多收入低下的人手上信用卡的信用额甚至超过了他们的年薪总数!严重影响了国内信用卡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信用卡服务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银行的信用卡客服对自己的产品缺乏了解(其实这是国内几乎所有服务行业的通病),使部分消费者对信用卡失去信心,或者蒙受经济损失。随着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经营人民币业务,相信很快也能经营信用卡业务,这样国内市场的竞争会加剧,这样会促使国内银行改善信用卡的服务质量。另外建议迅速建立并完善全银行共享的信用资讯,使信用限额与收入挂钩,恢复信用卡市场的秩序,杜绝老赖的诞生,并大量减少“卡奴”的数量。信用卡业务国内外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经济进展的水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更新,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进步。近年来,我国银行信用卡的业务作为目前消费者信贷的一种工具和形式,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关注的焦点。人们在使用银行信用卡的同时也在享受信用卡为自身生活带来的便捷。如今,信用卡使人们在购物、消费的过程中更加便捷,省去了现金支付的繁琐流程。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他们的消费心理需求也在逐渐提高,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进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的频率与效率。国内外信用卡研究现状我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至今历经三十余载,在客户规模、发卡量、交易量等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国内市场日趋饱和,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事实也不可否认。信用卡业务国际化有助于发卡机构完善产品体系,挖掘消费潜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摆脱竞争“红海”。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卡涉外清算、涉外授信、涉外营销层面均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与花旗、汇丰等国际知名银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信用卡产品功能单一,缺少与其他金融服务的交叉融合,无法为客户创造综合价值等。信用卡行业前景怎么样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倡导消费金融都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推动移动金融 开创支付新体验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勿庸置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支付的需求将对信用卡的营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做大消费金融,推动内需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发展消费金融 促进消费新增长通过大力推动消费金融业务,不仅有效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及忠诚度,为持卡人日常生活提供金融便利,同时凭借信用卡丰富的支付模式,银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合理引导并扩大了消费,带动了周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做大内需市场具有实际意义。我国信用卡的发展方向我觉得我过信用卡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就拿在校的学生说,他们完全不敢实用信用卡,因为害怕透支后屋支付能力,其实这是所有实用信用卡的人所担心的,因为他们肯能会把银行的钱当作自己的使用,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要还上,大家都觉得自己亏了,我觉得这是传统消费理念在我国根深蒂固的原因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一带年轻人的魄力加强,信用卡的消费理念一定会被大家接受,我相信信用卡的前景未来想要免费办理信用卡估计是难题如何发展信用卡业务1、信用卡是银行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信用卡可以促进个人消费信贷,用银行的钱,提前满足个人消费需求,带动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增长。同时,有利于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扩大社会消费,促进社会信息化和国民经济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我国的消费习惯、信用制度、认识方面的不同,在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国信用卡的发展,突出表现为持卡规模小、信用卡使用率低,尤其是善意透支极少。如何发展信用卡业务,是银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2、培养主动营销意识3、临柜营销 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在柜台每天都要面对大量办理业务的客户,而且各大商业银行每年都会不定期对不同种类信用卡进行优惠办卡减免首年年费或其它种类的促销活动这些都为临柜人员提供了很大的营销空间。柜员应熟知办卡所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各种信用卡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突出收益性、方便性有侧重点的营销产品,吸引客户办理。上门营销 银行每个基层网点都应该对管辖地区的企业、商店等进行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商店数量,位置所在,是否在我行开户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动上门营销。企业团体办卡在手续上比社会零散信件办卡成功率高,而且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个人信息,信用程度较高。差别营销 对于银行的VIP、基金优质客户和其他优良客户进行重点营销,设专人负责管理,在为这些客户提供经济金融信息、投资咨询等个人理财的同时也积极进行信用卡的营销,为他们提供消费便利,形成真正的“一揽子”服务体系。4、营销中存在的问题5、建立个人信用制度是信用卡行业发展的前提 因为这方面的缺失,近年来银行不得不大量核销信用卡坏账。因缺乏完备的信用体系,为减少风险,发卡行必须花费大量成本用于调查个人信息,需要提供诸多证明文件和材料,甚至有的东西涉及到个人隐私,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可能产生的后果是,资信良好的人会认为信用卡服务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无法弥补所付出的成本,因而退出信用卡市场;而某些资信差可能有违约企图的人,则全力争取信用额度。不能按需求设定档次 资信程度不同的持卡人享受的服务缺乏差异,制约目前信用卡产业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发卡商的授信额度管理有待改进,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国外发卡商最初给客户的额度通常不会很高,在跟踪了客户的还款行为和消费习惯后,会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调整额度。提高发卡质量 如对开卡者来者不拒,卡的发行量是上去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效益,办卡后经常容易产生睡眠卡、销卡,浪费了有限资源,使经营成本增加。国内信用卡循环信用较差,调研数据显示,只有2%的客户经常使用循环信用,85%以上的客户每月全额还款。循环信用产生的透支利息是信用卡盈利的重要渠道。国内循环信用这一块市场是具有潜力的,前提是银行必须强化风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银行可以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作为拓展的客户群体。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在客户成功申办信用卡后,银行应该具有相对应的客户服务设施,为客户今后的使用提供方便,在这一点上国内的银行做的并不到位。目前使用信用卡结算消费款,持卡人不用输入密码,仅凭签字就可支付消费款项。因此,若信用卡丢失,持卡人又不及时挂失,拾卡者即可模仿签名条上笔迹消费签单。国外对于信用卡被盗采用的方法是有限的风险责任。如果信用卡被盗,持卡人挂失以后卡上的钱再被人盗用,那么持卡人将不受任何损失,由银行和商店全额赔付。即使持卡人在挂失前钱已被盗用,持卡人也只需交50美元,即可拿回卡中的钱。每个新产品的推广都要经历一个漫长、探索的过程,在发展的道路上会遇到坎坷与问题,但只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去粗取精创出有自己特色的营销渠道,我国的信用卡业务也会像借记卡一样得到人们的接受、认可,取得长足的发展。

中国信用卡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3,2022年办理信用卡业务还挣钱吗

2022年办理信用卡业务还挣钱吗?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信用卡消费群体比例也是越来越高,预计2020-2025年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那么,在2025年我国信用卡可望达到12亿张,增量空间高达四亿张。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信用卡市场前景依然广阔,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推广办理信用卡业务依然能够挣钱的。信用卡调研报告信用卡调研报告1 按照3月9日晚部门紧急会议的通知要求,为提升支行对信用卡业务的重视程度,提高我们服务基层的质量和效率,扭转信用卡业务当前不力局面,我对本人包点的四个支行进行了走访,宣导信用卡开门红激励政策,广泛听取了他们意见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 经调查,西门客户结构以对公机构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但与往年信用卡业务发展迅猛势头相比,近年来发展遇到瓶颈;东街因位于城乡结合部,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和个体户居多,对公客户较少,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强劲;立业路是这四个行中唯一的信贷功能行,客户结构以对公客户和房贷客户为主,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规中矩;红发类似东街,客户结构以个人客户为主,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也不错。二、开展走访活动情况 按要求,我走访的四个支行,均与行里主要领导、负责分期业务的客户经理和信用卡专管员一一进行了交流,除了把其他行好的做法介绍给他们以及针对他们在发卡、分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外,还对该网点周围的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向他们介绍了我行最新信用卡营销商机的工具,同时重点宣导了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方案中的激励政策,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他们普遍反映信用卡开门红旺季营销激励政策很得力,接下来会加大对信用卡业务营销拓展,同时也反映和提出了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意见。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动营销、联动营销的少。通过走访了解到,因网点指标多,而人手又有限,基本都是靠客户主动来网点办理的,结合自身特色分析和主动出击营销的少,同时在产品联动营销方面也缺乏意识,想法不多。二是网点员工年龄偏大。通过走访了解到,有几个行的领导反映网点员工大多都是老员工,年轻人少,因老员工对新事物、新业务的接受态度和消化能力都较年轻人慢,面对新时代信用卡业务发展的新要求,存在一些不适应,比如一些新的营销商机的工具不能很好的运用。四、几点建议 一是培训宣导少。一方面今年产品培训少;另一方面是一些政策宣传不到位。要培训的知识和要宣导的政策,没有传达给特定需要的人,同时信息传导也存在不连续。比如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很多行长、客户经理都对钉钉不了解,对最新有哪些新的卡种,有什么特色,怎么去营销,年费是多少,多大额度刷多少次能免年费,那些卡种能办套卡都是知之甚少,其实这些都有现成的营销单页。二是客户体验不好。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比如分期通客户,本是系统提示过来的,支行也将此商机分配给客户经理了,客户经理打电话好不容易说动客户过来网点办业务,最后却因多头授信被拒有没办成,造成了很不好的体验,他们建议系统针对这种明知会被拒的客户系统能不能不要提示!三是营销贷后分离。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一些网点提出有些是系统预提示过来办卡的,经办人与他们也只是一面之缘,同时经办人也是按照规定的动作都做了,但最后出现逾期不良了,却需要他们来催收并负责,这样肯定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建议这种形式的进件能不能由分行催收团队来负责。四是客户取号提示额度。在沟通交流中了解到,针对预提示过来办卡的客户,网点普遍反映客户如果去取号是能看到额度的,如果额度低了,客户可能马上就不办了,如果提示额度很高,但最后又没有办批到这么多,客户也会过来投诉,他们建议叫号机能不能不要提示额度。五是信用卡活动少。如果说预提示是客户来信用卡办卡第一道关口,那么信用卡活动就是客户激活使用信用卡最后一道了,他们建议从多店面、多区域的多开展一些信用卡活动。信用卡调研报告2 多卡持有者超七成 《中国银行业》杂志对持卡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31%的受访客户持有2张信用卡,持有1张占比为29.6%,持有3张的占比为20.6,持有4张、5张以及6张以上的客户占比分别为8.0%、5.8%和4.8%。与持卡数量相对应的活卡数量统计显示,受访客户经常使用的信用卡通常保持在1-2张。47.2%的客户经常使用1张信用卡,而经常使用2张信用卡的客户占比为36.4%,经常使用3张信用卡的客户占比为11.8%,经常使用4张、5张以及6张以上信用卡的客户占比分别为3.2%、0.6%和0.8%。信用卡办得多≠用得多 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年度《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13年银行信用卡活卡率为57.8%,2014年银行信用卡活卡率为58.7%,尽管活卡率在逐年上升,但与发卡量的增速相比,增速缓慢。活卡率与信用卡中心的盈利之间关系密切,业内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对于一家银行的信用卡部门来说,150万张活卡是经营基础,200万至250万张可以保证收支平衡,超过300万张以上,信用卡部门的创收能力将会持续得到保障。银行在进行发卡量统计中,如果信用卡不能被用户经常使用,那么这样的发卡量统计并无太大意义,这也不难看出为什么有些银行的发卡量很大,但是信用卡中心却不能够实现盈利的原因,其根本就在于发行的信用卡中不乏闲置卡和僵尸卡。那么究竟是哪些类型的信用卡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探寻到一些究竟。消费者青睐高额度卡 调查显示, 37.4%的消费者选择经常使用所持信用卡的原因是额度高。高额度一方面令消费者使用信用卡时容易激发较强的消费欲望,但另一方面对于银行来说,其潜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放大。如何授予有吸引力的额度,深入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其中的度值得银行去琢磨把握。优惠激活刷卡动力 调研显示,激活信用卡的消费者中,53%的人主要是因为刷卡优惠,24.8%的人是因为开卡回馈。持续使用信用卡的消费者中,34.6%的人表示开卡并经常使用的信用卡具有优惠多、免年费的优点。综合激活信用卡与持续使用信用卡的两大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客户更在乎信用卡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实惠,比如额度较高,消费者的资金利用效率也就大大提升,而开卡回馈与消费优惠更是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过程中非常看重的消费体验,在手里持有多张信用卡时,选择激活和使用哪张卡,关键就看哪家银行的优惠更实在,额度更高,还款更方便。信用卡消费已成生活习惯 数据显示,逢消费必刷信用卡的消费者占比达到41%,平均每周刷卡两次的消费者占比为26%,平均每周刷卡一次的消费者占比为19%,平均每月刷卡一次的消费者占比11%。前三者合计占比达到86%,说明信用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分期还款遭受冷遇 在信用卡市场上,刷卡手续费是我国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这一收入具有最基本的活卡规模要求,随着刷卡手续费的利润被压缩,信用卡分期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然而,调查结果并不是那么乐观,消费者常用卡的分期频次数据显示,53%的消费者从未分期过,20%的消费者平均每年分期一次,12%的消费者平均每个月分期一次,10%的消费者平均每个季度分期一次。尽管银行看重卡分期业务,但消费者却不怎么感兴趣,从调研的结果来看,阻碍消费者分期有五大主要原因。44%的消费者认为银行费率阻碍了其信用卡分期,18%的消费者认为信用卡分期流程繁琐,13%的消费者认为适用范围阻碍其分期,11%的`消费者认为商品价格阻碍其分期,7%的消费者认为商品种类阻碍其分期。在上述五大原因中,费率和操作流程占比最高。消费者对费率的预期与银行希望的利润点具有明显的矛盾。临近还款日还需及时提醒 逾期还款,这是银行与消费者之间经常出现的一个话题。本次调研针对还款时间、还款方式、计息方式、收费标准等展开调研。随着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利用网络渠道还款的方式占比较大。数据显示,消费者利用手机银行、网银、第三方支付还款的比重分别为28%、23%和12%;采用绑定借记卡还款的比重为19%。先进的还款工具并没有让信用卡还款逾期率得到有效遏制,央行[微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第二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37.33亿元,环比增长17.65%。数据显示,57%的消费者表示信用卡逾期还款的主要原因是忘记还款日,29%的消费者是因为关联卡余额不足,12%的是因为转账支付存障碍,还有2%的是因为其他原因。在记者调查过程中,有消费者反映称,一些银行的账单日与还款日相差将近半月之久,临近还款日却没有任何提醒,是导致还款逾期的主要原因。对此,39%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5天,34%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3天,17%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2天,8%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1天,2%的消费者认为银行的提醒还款日为4天。除了还款提醒时间,部分消费者建议银行的提醒内容应写明还款总额、已还金额及未还清差额,以便消费者及时了解自己的还款状况。此外容时容差还款也被多数消费者认为是合理的还款方式。信用卡调研报告3 和去年一样,网易财经今年继续调查统计了各大银行信用卡收费与服务情况,今年,网易财经统计了各行信用卡的年费、挂失换卡费、账单罚息以及从今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容差容时”规定情况。1 、年费 网易财经今年对各大银行的人民币标准卡年费进行了统计,各行年费规则与去年相比,没有变化,最贵的是浦发银行的180元/卡/年,最低的是宁波银行与广发银行的40元/卡/年,有8家银行的年费标准都是100元/卡/年。但由于各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大力推广以及此前多年来培养形成的消费者习惯,各银行依然保持了往年对信用卡年费的免费措施,只要持卡人在年内刷卡消费达到一定次数或者一定金额,均可免除当年或次年年费。2 、挂失换卡费 由于普通消费者在挂失信用卡的同时也会办理换卡业务,因此换卡工本费其实也变成持卡人的挂失成本。今年网易财经在调差挂失费用时将银行公布的挂失费与换卡工本费合并计算为总挂失换卡费。统计发现,挂失换卡费用最高的为兴业银行,为70元;而工商银行则最低,为20元。3 、容差容时与罚息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通知要求,从2013年7月1日起,各成员银行要为客户提供信用卡“容差容时”服务,即允许持卡人在还款时有一定宽限期或小额不足额清偿。经过统计发现,除了工商银行意外,其他银行都根据规定给予持卡人一定的“容差容时”。由于工商银行对于持卡人信用卡账单未全额还款收取利息时只以未还款部分作为基数来计算利息而不是“全额罚息”,因此该行称暂时不提供“容差容时”服务。所谓全额罚息,即持卡人在未还完当期账单全部金额的时候以账单全部金额为基数,以账单期内每笔消费的各自入账天数为计息期间来计算利息。根据网易财经的调查,与去年一样,除了工行外,其他银行仍都推行全额罚息。除工商银行外,其他银行都已经提供了“容差容时”服务,其中容时最长的为建设银行,建行给持卡人在账单最后还款截止日的基础上提供5天的还款宽限期,最短则为农业银行的2天,其他银行均为3天。容差方面,大部分银行提供的均为10元,即如果持卡人当期账单金额在还差10元以内未还完,银行都视为已全部还款,不计收利息,未还完部分自动滚至下一期账单中。高的有四家:农业银行标准为账单金额的10%,普卡最高100元、金卡最高200元;光大银行与南京银行标准也都为100元;账单金额较大时,中国银行的标准是最高的,为账单金额的1%,最低10元,并不设置上限。信用卡调研报告4 美国人是靠信用卡过日子的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过时。Wind数据显示,美国人均持有2.9张信用卡,这是中国2016年一季度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0.3)的十倍左右。而且两国人民消费习惯表现出明显差异:七成美国人愿意承担利息,选择分期还款;而挖财信用卡管家的数据显示,仅有三成左右的国内用户愿意承担利息,选择分期还款。“这主要是由用户的储蓄习惯、提前消费的意识共同决定的。”随着这几年国人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特别是80后、90后等消费主体对“先享受后付钱”的接受度提高,中国信用消费市场有望进一步发展。但是具体到信用卡市场,中国信用卡人均持有量略有下滑,信用卡仍渗透率未能提升等尴尬。金忠认为,近几年移动支付、消费金融等基于互联网的新型支付消费方式迅速崛起,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部分被互联网金融吸引。“提前消费”扩大信用市场 钞票不是万能的,有时还需要信用卡。但是,如果消费者不在免息期内全额偿还信用卡账单,就要为余款支付高额利息,利率从9%到30%不等。根据美国整体居民还款习惯统计数据,近7成的美国居民并没有一次性清偿信用卡余额的习惯,更有近三成消费者只偿还最低还款金额或略高于最低还款金额,并为此支付高额的利息费用。但是中国信用卡市场,虽然过去两年信贷规模保持了24%的高速复合增长率,但是人们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扭转。以近半年为观察区间,挖财信用卡管家发现,仅有三成用户愿意承担利息、分期还款。而且与美国有近三成消费者“只偿还最低还款金额或略高于最低还款金额”不同,中国仅有2%的用户愿意为此承担高额的利息。专家分析,这与中国居民的储蓄习惯和提前消费的意识有关,随着储蓄习惯改变和提前消费意识增强,整个信用市场将扩大。储蓄习惯方面,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世界上收入储蓄水平最高的十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列第三。2008年以来,中国居民储蓄已累计增加35万亿。仅2015年,中国居民新增储蓄的存款就超过了4万亿元。而美国则与此反差巨大,成为同期储蓄最低的国家之一。前述数据统计,超过62%的美国人的储蓄账户存款不足一千美元,甚至其中三分之一的人根本没有储蓄账户。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人对于储蓄的重视程度才逐渐上升。“低储蓄使得发生超预期的紧急支出时,美国居民需要以分期或者最低还款的形式处理信用卡债务,发卡行也从中获得利息收入。”专家表示。而在提前消费意识方面,以80、90后为代表的年轻族群更注重生活品质,消费模式也开始由保守消费向提前消费转变。一项针对都市青年的调查显示,有57%的受访者表示“敢用明天的钱”,48%的人称自己“不会因为负债消费担忧”。可以预见,随着年龄结构变化的持续,消费主体向80、90甚至00后迁徙,未来的“先享受,后付钱”的需求也将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消费金融抢食信用市场 但是从中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看,却略有下降,大多数银行仍面临信用卡渗透率未能提升的难题。在居民储蓄习惯改变、提前消费意识增强的这几年,恰逢中国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后者场景更为丰富且门槛更低,迅速抢食了部分信用份额,那些预期中的信用卡增量用户被互联网金融给“截和”了。例如“京东白条”、“天猫分期”相继推出,个人消费者在不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下就可以享受“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服务,后者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信用卡功能,市场上还出现了挖财信用卡管家等围绕普通用户立信、护信、增信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同时,许多消费金融产品的门槛已远低于信用卡的申请门槛,惠及更多的群体和领域;再次,深化在不同场景中的特定消费金融产品,可以给予特定的利率优惠等特权,这些都是当前信用卡所无法比拟的。由第三方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突破千亿元,较2013年60亿元、2014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预计未来几年,该数字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可达到3.3万亿元的水平。可以说,这是中国信用卡发展三十年后遇到的一个关键挑战。一方面是中国信用卡产业已经出现过于粗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另一方面,银行信用卡的线下消费佣金收入,因消费金融的崛起而大幅缩水。有信用卡专业人士分析,在央行对信用卡定价规则松绑的背景下,未来各行对信用卡会进行精细化运作,可能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也会更多样化。而且努力站稳线下的同时,还要近一步拥抱互联网,与消费金融争夺线上用户。“信用卡业务与电子渠道和互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在提升金融覆盖面、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银监会副主席曹宇也在去年底撰文说,信用卡借助互联网,可以更广泛的人群和地域便捷地提供金融服务。郴州可以办理学生信用卡吗??郴州属于二、三级城市,所以行用卡的普及率远不如其他大城市,自然办卡的地方也就比其他大城市要少的多,业务量也小的多,银行里的职员任务也就小。所以很少在在郴州看的到有办行用卡的地方,大多数 都是单位、企业等以单位的形式办的类是于“团购”……但是也不是不可以办,到大点的营业厅去咨询下,应该可以。但是我要推荐你的是:直接到各大银行的网站下载申请表,按要求填写准备资料,然后邮寄或者电话信用卡中心申请等直接申请,要好的多信用卡市场迎来“整顿”,多家银行明确底线,发现“套现”将严查信用卡不同于储蓄卡,它有提前消费的功能,也是众多年轻人们的最爱。年轻人开销大,有些人又喜欢名牌包包或者鞋子,利用信用卡套现买奢侈品也就很正常了,甚至很多人还出现了逾期还不上的情况。为了防止征信出现问题,有人便想到了“以卡养卡”,但这种行为真的靠谱吗? 信用卡对人们的影响 首先要知道,信用卡有利有弊,善加利用的人如鱼得水,不善加利用信用卡的则一直被牵着鼻子走,拆东墙补西墙。 好的方面,信用卡不像储蓄卡一样要有余额才能使用,它可以提前透支,还有56天的最长免息期。经常使用信用卡的人商家会送一些积分小礼物,而且资金安全。此外,银行一般有指定商户和商场,在这些地方消费会有折扣,保持比较好的信用记录,还会被记录在档案,证明你是个守信的人。最后,信用卡账单每个月都会邮寄到信箱,也让支出更加有规划。 不好的方面则是,信用卡会助长人们盲目和过度消费的意识。一些人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喜欢提前消费,事后还不上的人大有人在,还会被索取高额的利息费。而且信用卡还有被盗刷的风险,因为很多卡是免密支付的。 信用卡市场迎来“整顿” 信用卡正是因为其透支功能深受年轻一族的喜爱,为了满足年轻人的私欲,很多银行也出现了不少违规帮助年轻人办理信用卡的现象,受到了相关部门的严厉整顿。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报道,银保监会在北京与各下级分部管理层开会研讨,会议强调对信用卡业务的蔓延应采取重点监管,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的新增,也不允许因为绩效考核指标大批量地帮人办理信用卡,做到控制风险,严查贷款的资金流向,对违规行采取零容忍。 这一想法也被落实到了行动,上海银保监曾对工商、兴业、招商、上海、浦发和建设等六家银行的信用卡违规行为进行了公示,六家银行不遵守持卡人应该享有的额度规则,存在对申请人收入调查不仔细的行为等,合计被罚人民币190万。 北京银保监出台信用卡防控风险意见,要求各级加强防范并规范银行发卡、开户的行为,对信用卡的授权信用和交易流程作出相关监管。 盐城市城南支行的管理人员受到了银保监会的35万人民币处罚,主要是银行的一些管理层人员存在违规为客户办理信用卡分期业务的行为。 多家银行明确底线 鉴于用卡一族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而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总体呈上升态势,很多银行在受理信用卡业务时没有做到符合规范,国家银保监才对多家银行进行了处罚。央行还对个人的征信系统进行了升级,将信用卡与个人征信直接相连。多家银行也因此表明了自身的底细。 中信银行和兴业银行几乎同时发出公告表示,最低还款额将被取消,预借金额是新的“最低还款额”。这就意味着,不少人使用信用卡透支不会再享受到最低还款的福利了,一到时间就必须把账单清了,否则预借的钱也将会被划走,还会将被视为逾期。 交通银行的年报中显示,信用卡半年里业务已经缩水很多,发卡量在半年里已经减少了8万张,但卡民们消费热度不减,轻松就突破了万亿大关。信用卡的不良透支达到2.49%,同比去年大约提升了1%,其中贷款的不良率也达到了2.38%,同比增长0.57个百分点,交行同时表示,将对客户结构进行调整,对贷款客户的资格审查和偿还行为起到更加严厉的布局,对整个信用卡的风险和业务做到平衡和管控,另一方面还将提高催收的效率以保证资金安全。 浦发银行的不良率更高,已经达到了2.38%,不良率增速过快,银行相关人士也表示,如果资质一般的客户发生了比较大的消费透支行为,银行将会以善意提醒的方式,表明该客户的消费行为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鼓励客户做分期账单。 农行还表示,一些信用卡评分低的一些用户将被列入低信誉人员,对这部分人采取30%到50%不同程度的降额处理,各地的分行也同时跟进对疑似风险的客户进行降额。而平安、浦发、华夏和广发银行都有类似操作,一旦被降额就已经意味着这些卡奴原本就已经还不上卡了,他们只能是采取其他P2P或者消费贷的方式求助与第三方平台,以债养债。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只能是加深债务。 卡奴的“苦日子”要来了 不仅仅是逾期,信用卡市场“整顿”还包括了套现行为,这也就意味着,曾经那些以卡养卡的卡奴们,即将迎来苦日子。 银行本身是受理正规提现业务的,但是很多人却选择绕过银行,主要是因为银行办理提现需要缴纳一部分手续费,而且后期利息高。很多人就想到了用虚假消费来套取现金,不少人利用POS机进行虚假消费方式的套现,一般利率0.05%,而通过银行套现却要1%,也就是说套现一万人民币通过银行要收接近100块钱,而用“野路子”只要5块钱。两者的差额也让很多人选择虚假消费的方式进行套现。但是现在不同了,一旦发生套现行为就会被严查。 一方面银行对于套现人员的处罚力度越来越大,并且对资金流向进行一个实时监控,各家银行都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大数据识别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正常交易。 一旦用户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被银行多方认定是套现行为,将会受到银行方的“温馨提示”,如果用户仍屡教不管,银行会单方面给锁卡或者降额。 另一方面卡奴们在使用信用卡的时候,应规范守约地使用,才能避免被银行盯上,继续过“好日子”的生活。 套现小心被“套路” 套现除了会被银行盯上,还容易给不少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据澎湃新闻报道,刘某有一万元信用卡账单没还,恰好在网络上看到了王某发布的代理偿还业务。 刘某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添加了对方,王某通过支付宝转账的方式帮助刘某垫付了一万元现金,双方约定借款为期1天,利息200元,但是刘某只还了1000,承诺剩余9000一个礼拜之后偿还,可时间一到并没有还钱,王某将刘某告上了法庭,要求刘某偿还9200元。 经过裁定被告人刘某返还王某9000元现金,不需要支付手续费,因为王某采用的是信用卡套现的方式还钱,非法从事了现金结算业务还想从中得利,属于违法行为。 这个例子也警告了大家,今后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即使要套现也必须要通过银行这种正规途径,否则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给骗了。 信用卡业务及分期业务持续走低的原因人们理智消费了。从银行层面来看,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存在三大方面问题:一是,实际年化费率以及撤销分期、提前还款规定等重要信息披露不完善;二是,提前还款一次性收取剩余的所有各期手续费,即消费者即便提前还清分期本金,也需负担剩余手续费;三是,存在“免利息”“手续费比例不随分期期数的增长而提高”等引人误解的宣传。郴州市信用卡市场调查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2022年办理信用卡业务还挣钱吗

4,信用卡行业前景怎么样

信用卡行业前景怎么样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力倡导消费金融都为信用卡行业发展带来机遇。推动移动金融 开创支付新体验随着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网勿庸置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而移动支付的需求将对信用卡的营销创新,产品结构优化,进而做大消费金融,推动内需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发展消费金融 促进消费新增长通过大力推动消费金融业务,不仅有效提升持卡人的用卡率及忠诚度,为持卡人日常生活提供金融便利,同时凭借信用卡丰富的支付模式,银行专业化的管理运作,合理引导并扩大了消费,带动了周边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对做大内需市场具有实际意义。如何防控信用卡专项分期风险一、严格控制发卡准入关,为分期业务提供良好的客户基础。分行要求营销人员在发卡过程中,要积极寻找优质客户资源,将星级客户作为发卡的目标客户进行筛选,严格执行“亲访亲签”制度,通过严把信用卡准入关,落实发卡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提高卡片质量,同时做好客户的资信审查与调查等工作,控制信用卡发卡风险。二、严格控制信用卡额度调整,科学配置行内规模资源。分行下发专门的调额业务流程,在铜川分行办公园地——信用卡专栏定期发布最新的信用卡业务操作和风险控制要求,切实防范别有用心的人员通过信用额度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对行内员工认真执行总省行标准,额度不超过员工上年全年工资总额的百分之百;有大额消费需求的行外信用卡调额的,认真落实持卡人还款能力,严格按照客户贡献星级及用卡情况进行调额申报,落实调额分级签批制度,健全调额风险控制防范机制。三、严格控制专项分期风险,落实担保抵押责任。拟定了《中国工商银行铜川分行牡丹购车专用卡分期付款业务实施细则》,将牡丹购车专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简介、业务处理流程、办理牡丹购车专用卡分期业务所需资料、牡丹购车专用卡分期付款业务附件及表样印制下发各经办行,要求各支行认真进行客户准入调查,落实担保抵押责任。四、严格分期付款后续管理,加强系统控制和资料录入。分行认真开展分期付款业务规范和检查工作,要求各支行及时录入分期资料,通过系统进行风险控制和管理,重点检查分期付款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对大额分期付款业务交易进行重点监测,提醒客户按时还款,降低信用风险。信用卡风险管理 信用卡风险信用卡 风险是什么,我下面就来带大家小小了解一下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业务的本质是信贷业务,因此信用卡风险主要是指客户未来造成资金损失的危险程度。但它不同于简单的信贷业务,信用卡业务涉及到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等领域,是一项十分特殊的新型业务,而且商业银行的经营信用卡业务时,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资金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因此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信用卡业务是一项复杂而又全面的银行业务,其风险特点相对其它业务有着特殊性。发卡银行和持卡人有着信息不对称,所以其风险特点有着难以预见性;在免息期内,银行无法对持卡人的经济状况做到实时监控,所以其风险特点有着滞后性;信用卡持卡人相互独立,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所在地区大都不同,所以其风险特点有着多样性;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规律也能定量分析,符合一些数据模型,所以其特点有着规律性。为什么要使用信用卡风险管理呢,这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便利呢? 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 收益 与高风险并重的业务。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信用卡的风险损失,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防范与控制,有助于维护商业银行自身经济利益;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可以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卡用卡的环境,在广大客户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进而提高银行自身形象,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一些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带来的违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维护了特约商户和持卡人的利益,增强了公众对银行的信心,从而使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更好地向前发展。相信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信用卡风险管理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了,各大银行也一直致力于管理好我们的信用卡安全,在这里提醒各位信用卡用户要遵守银行信用卡规定,否则轻则可能降额限额,重则可能被拉入 征信 黑名单了QVQ韩国金融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一、90年代初期以来的第一轮金融开放——不当的金融开放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韩国金融部门主要由政府控制,中央银行是政府政策的工具。直到80年代初期,多数银行仍然是国有,资本流动受到严格管制。尽管80年代初期,银行进行了私有化改革,但是到90年代,外国银行业务仍然非常有限,一些国外开发性或政策性贷款只是国家执行产业战略计划的低成本的融资工具,国外贷款主要通过国有银行体系流入韩国。银行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大量的政策性贷款不是为了获取利息收入而是为了提高产业投资水平、扩大出口和促进经济增长。国家不仅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也为银行提供国家信用。 在这种政府主导的模式下,国家对金融资源的控制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政府运用金融控制手段使储蓄和资本积累率最大化。1965年实行的利率自由化使政府控制的银行中的储蓄额迅速增长,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建立也把非正规的场外证券市场的资金吸引到正规的金融体系中来,低成本的资金为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提供保障;其次,国家根据其产业政策在不同产业部门、不同企业之间配置金融资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企业集团的发展。政府的优惠贷款是产业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1973年到1991年间平均占国内信贷的比例超过40%。政府不仅向特定的企业和产业提供低息贷款,而且对他们进行临时保护。在外部总需求大量减少时,政府能够使充足的信贷以较低的利率流向财务上脆弱但结构完善的公司。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控制使得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获得必要的金融支持,促成了大企业集团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资本积累。 80年代末,美国给韩国施压,就金融开放开始双边谈判。其他外部力量包括七国集团政府、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都在积极推动韩国开放金融市场。从国内看,自由经济和自由市场的理念也逐步占了上风。自从90年代第一任民主选举产生的总统金泳三上台以来,韩国施政战略由保护国内产业体系转向促进经济的全球化,韩国的金融制度也发生了变化。为了使韩国全球化战略更制度化,韩国1993年申请并于1996年成为OECD成员。为了成为OECD成员,韩国同意向发达国家投资者逐步开放金融市场。除了对长期贷款和股权投资保留管制外①,韩国政府逐步放松了对资本流入特别是国外短期信贷的控制。受传统政府担保的思维惯性的影响,管制的放松导致企业过度借贷,外国银行可以在没有政府信贷担保的情况下向大企业借贷,短期外债急剧增加。处于监管真空中的隶属大财团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量在国外借入短期贷款并发放贷款给自己。从最大的30家大型企业集团的融资结构看,短期借款的比重从1994年的47.7%增加到1996年的63.3%。从1993年到危机爆发前的1997年9月,韩国外债从440亿美元增加到1200亿美元,尽管1996年债务总量占GDP的比重仅为22%,但其中60%都是短期债务。在1997年的第三季度,韩国短期外债已经是储备货币的323%。不仅如此,金融开放和放松管制的同时,韩国政府也从积极的产业指导政策和投资监管中退出,企业集团纷纷在钢铁、汽车等领域进行重复投资,造成产能严重过剩。过高的企业资产负债比率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1997年宣告破产的财团中,起亚集团的负债率为519%;汉拿集团的负债率达 2056%;韩宝集团的负债率达到1900%;真露集团的负债率高达3073%。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7年初韩国一些企业集团的破产使得外国投资者对韩国失去信心,资本大量外流。同年11月,韩国用尽了全部外汇储备,固定汇率失守,韩元暴跌,由于无力偿还外债,不得不向IMF申请高达570亿美元的援助。 尽管从时间上看,金融开放并不是始于金融危机,但却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为了使本国企业集团不受外国企业影响,韩国在放松短期资本流动管制的同时,保留了对外国投资者长期投资和股权参与的限制,这种不对称的管制和国内不良的借贷 文化 造成短期债务比例过大;另一方面,在政府对资本流动取消控制的同时,未采取必要的监管 措施 ,造成监管真空。 二、危机后的第二轮金融开放 (一)金融开放并不是摆脱危机的良方 ——使韩国摆脱危机的是政府的强力干预而不是金融开放 第二轮金融开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外国投资者完全开放金融市场,包括允许外资股权参与和对银行部门投资。在危机前,外国投资者个人拥有的韩国公司的股权不能超过7%,韩国公司外国股权合计不能超过26%。在1997年12月3日韩国政府将这两个股权比例限制提高到50%。1998年5月韩国政府超出IMF的要求取消了对外资股权的全部上限规定,甚至允许外资的恶意收购。此外,金融开放的范围还包括外汇交易、建立投资基金、允许外国人购买公共和公司债券、允许外资进入 保险 公司等广泛的领域。1998年6月,韩国政府宣布分两步实施外汇交易自由化。第一步,1999年4月1日,实行外汇交易法案。取消经常帐户交易的兑换限制,并建立资本帐户交易的否定清单。凡是清单没有明确禁止的项目都是合法;第二步,2002年1月1日,实行外汇交易自由化。2002年4月,政府宣布韩国外汇市场发展规划,到2011年将韩国建成东北亚的区域商务中心。目前,韩国汇率制度被IMF归为通货膨胀目标的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第二轮金融开放的经济政治背景与第一轮开放的完全不同,1997年11月韩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12月韩元兑美元贬值70%,1998年韩国经济衰退6.9%,失业率接近7%。由于相信金融危机爆发主要源于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危机,IMF作为债权人要求韩国调整对外国投资者的政策,取消外国投资者进入的障碍、提高利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可见,第二轮的金融开放的目标是通过吸引外资达到稳定金融体系和摆脱危机困境的目的。 尽管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利率和金融开放获取外部资金支持,但事与愿违,外国投资者并没有因为利率的提高和市场的开放而进入韩国。1998年,尽管韩国市场完全开放,而且利率很高,但是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净外流分别为10.5亿和92亿美元,只有直接投资表现净流入5.1亿美元。而且,多数资本流入主要依靠政府从IMF的借款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外国对私人部门的投资是负的。直到1999年中期,当韩国金融和货币市场趋于稳定,外汇储备在6月达到620亿美元以后,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才有所增加。从1997年12月到2000年底,储备增加的主要来源是出口,占95%,而净资本流入仅占5%。为了稳定金融市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为阻止存款外流,政府宣布为所有银行存款提供担保,这与IMF所主张的取消直接和间接的政府担保相反。尽管危机期间,很多国家如印尼和泰国政府也提出了为存款担保,但只有韩国国民相信他们的政府。韩国人不仅没有取走存款,而且拿出自己的黄金储备与政府共闯难关,这一举措增加20亿的储备,比1997年12月到 1999年6月的净外商直接投资还多。可见,让韩国摆脱危机困境的是韩国政府的有力干预,而不是IMF所推崇的金融开放和放弃干预。为了稳定金融部门,韩国政府着力解决银行不良贷款问题。政府将8家无清偿能力的商业银行收归国有,经过结构调整,国有银行的比重由1996年的33%增加到2000年54%。这与90年代多数国家国有银行比重下降的趋势相背②。为了重建金融市场,韩国政府花费大量资金,资金不仅来源于国家预算,而且还通过韩国资产管理公司和韩国存款保险公司两家政府机构以发行政府担保债券的方式进行筹集。到2004年底,为稳定金融市场,韩国政府投资达165兆韩元,这相当于韩国2000年GDP的28%(见表1),扣除收入政府应对危机的成本占GDP的比重大概为22%。从财政成本角度,韩国危机称得上是最昂贵的金融危机之一。 一般来说,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政府的作用应该有所削弱。但是,韩国在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同时,为了稳定几乎被金融危机彻底摧毁的金融市场,政府的作用明显加强。正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强力干预稳定了金融市场,并为危机后的金融重建创造的条件。危机时,韩国政府起初希望外资收购国内银行,但是在金融市场稳定以前,外资对韩国银行没有投资兴趣。为此,政府首先按照BIS资本充足率比率对银行进行关闭和重组,到2004年6月,银行由33家缩减为19 家,其他金融机构由142家缩减为114家,银行集中度提高,三家最大银行控制资产由1997年的27%提高到2000年的54%。1997年,在25家商业银行中只有13家符合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平均资本充足率(BIS比率)为6.2%,但2004年,平均资本充足率(BIS比率)达到11.3%。政府的金融重建工作的确成效显著,重组后的银行股权收益率由1998年的-49%提高到2004年的18%,银行的价值大大提升了,在这个过程中,外国投资者对银行的投资兴趣也不断增强。 (二)向外资出售银行 ——外资成为银行私有化的受益者 随着政府重建工作起效、金融市场的稳定和银行利润率的上升,韩国政府私有化改革才有起色。但是,由于危机使大量国内企业破产,一般国内企业没有购买能力,大财团虽然有购买能力,但是为了抑制财团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保持政府的控制力,政府仍严格限制财团进入银行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唯一选择就是向外资银行或公司出售银行股权。韩元的贬值使韩国资产变得非常廉价,1999年以后,资本流入开始急剧增加,有价证券的流入量也大幅度增加。 1999年12月,韩国第一银行卖给一家美国基金新桥资本;2000年11月,Koram银行卖给了美国投资基金Carlyle,2003年9月,韩国外汇银行卖给了美国Lone Star投资基金。从2001年开始,韩国银行部门的外国证券投资迅猛增加。到2005年末,在剩余的七家全国性银行中,有六家的外国股权比率超过 50%。总体来看,外国投资者拥有韩国商业银行的股权比率高达66%,比1998年提高46个百分点(见表2)。 韩国政府和多数专家学者相信外资进入将有助于稳定和重组国内脆弱的银行业,通过学习国外金融工具和技术改善国内金融服务质量,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他们还希望通过外国银行来解决国内银行体系的官僚、,并约束财团的投资行为。这些观点也被刚刚经历危机之苦的公众所广泛接受。韩国政府还希望通过出售国有银行向公众表明进行金融结构调整的决心。 但是,由于购买韩国银行的主要是投资基金,他们并不想长期经营韩国银行,而是希望通过转卖获取收益。2004年外国投资者开始出售股份,2004年4 月,Carlyle将KorAm银行出售获利6.75亿美元,2005年2月,新桥资本将韩国第一银行出售,获利16亿美元,三倍于它四年前的投资。韩国公众对外资的短期套利,而且还不向韩国政府交税极为反感,银行业的开放成为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很多人确信将银行直接卖给投资基金是不妥当的。不断出现的韩国银行销售的丑闻③更是使一些专家学者和公众对银行开放、外国投资者的积极作用以及政府主导的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私有化进行置疑。 (三)外资银行进入对银行业的影响 仅仅经过短短的5年多(2000年以来)的时间就对韩国银行开放的成败下结论还为时尚早。目前来看,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韩国银行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通过银行业全面的开放,韩国政府成功地打破了与大财团的过从甚密的关系,商业银行成为了独立的市场主体。从这一点上看,韩国政府推行银行开放的目标基本实现了。但是,外资的大举进入的确也产生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银行的借贷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公司贷款减少、私人贷款增加(见表3),外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例较少,对家庭贷款的比例较高。这种信贷结构的变化暴露了韩国银行缺乏对长期投资和国内企业进行资金支持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不愿意为公司投资提供贷款,造成私人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下降,私人部门设备投资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2.8%下降到2004年的9.7%,这可能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公司融资结构也发生变化,贷款、发债和股票融资的比例迅速下降,企业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发展,目前公司内源融资的比例达到80%以上,而90年代中期仅为25%。内源融资比例的提高说明金融市场对私人部门发展中的作用在减弱,金融市场越来越与本国实体经济相脱节;家庭的债务存量的增加也增加了韩国家庭金融的脆弱性,由于长期的信贷不足,使韩国产业发展和创新缺乏必要的融资支持,韩国产业面临产业安全问题,实际上外资已经掌握了金融、电讯、半导体等重要产业的控制权。 由于竞争的加剧,使得银行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利率提高,利差减少。贷款利率下降造成房地产泡沫,为减少泡沫,监管当局要求银行减少抵押贷款,但效果不佳。 外资进入而得到加强的银行业竞争既没有提高银行服务的差别化程度,也没有改变羊群心态。2001和2002年的信用卡事件表明,不管内资还是外资银行都会发生羊群行为。2003年末,信用卡泡沫破裂,信用卡公司形成90亿美元的赤字。但在政府解决信用卡危机的过程中,尽管外国银行参与了信用卡公司的借贷,但却拒绝与政府合作完成解救计划。信用卡危机暴露了韩国银行贷款的随意性和较低的风险管理能力。而且,信用卡事件也反映出在遇到金融混乱或危机的时候,外资银行不会象内资银行那样与政府合作,共度难关。 三、结论和启示 (一)在金融市场没有对内开放之前就对外开放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韩国在国内没有建立有活力的、市场导向的金融体系之前,向外资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的确是一个冒险的行动。在转型过程中,市场秩序和合理的价格并未形成,这时仓促向外资出售股权,可能使外资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而国家成为受损者。韩国银行出售的丑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成功的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开放不是一个自由放任的过程,而是一个政府积极参与和引导的过程。韩国危机前,在放松对短期资本流动限制的同时,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管措施,使得短期债务迅猛增加,最终引发了金融危机。韩国的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开放资本帐户之前先加强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才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金融危机后,政府在恢复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重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IMF给韩国金融危机开的药方是减少政府干预,但事实证明,政府干预才是让韩国尽快摆脱危机困境的不可替代的先决条件。 (三)外资不是“救世主”,期望外资来解决国内问题是不现实的,力图向国外投资者转嫁银行改革的成本更是不可能的。在韩国面临金融危机困境的时候,尽管银行全面开放,外资也不愿意进入承担银行结构调整的成本。只有金融市场稳定后,外资才进入并充分享受了韩国银行私有化的好处。基于韩国当时国内情况,向外国投资者出售银行股权是制衡国内财团势力和打破官僚金融体系的不得已的选择,但外资银行的介入改变了银行贷款行为取向,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对国内私人部门金融支持不足、缺乏与政府合作精神等。 (四)金融开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国内的借贷文化和政府的监管能力。韩国尽快开放金融市场的原因是希望改变国内的借贷文化,但信用卡事件表明,外资不仅没有扭转不良的借贷文化,而且也参与羊群行为中。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情况下,不良的借贷文化会使债务累积、并迅速扩散和蔓延,使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之中。在金融开放的情况下,政府的审慎监管对维持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韩国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后,衍生产品市场发展很快,金融创新也比较活跃,尽管韩国建立了金融监管委员会,并引入了新的监管 方法 和标准,但是金融监管的能力和水平远不能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注: ①这一举措的初衷是鼓励企业财团更容易获得国际融资并成为国际化企业,同时不受外国企业的竞争性影响。 ②比如墨西哥国有银行比重由100%下降到0,智力由78%下降到28%,匈牙利由81%下降到9%,波兰由80%下降到23%,印度由91%下降到80%,巴西由63%下降到43%。 ③比如,韩国第一银行的销售使国外基金获得巨大收益,基金声称这是对高风险的回报。但是韩国人普遍承认政府签定了有利于外国投资者的条款。销售协议规定外国投资者不接手不良贷款,为了消除不良贷款,政府只能不断注资,私有化的风险完全由政府和纳税人背负,而不是投资基金;韩国银行销售的另一个例子是韩国外汇银行的销售,由于韩国政府以很低的折扣价出售股权,使国家蒙受巨额损失。西方发达国家在信用卡风险防范方面有何经验英美等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 (一)借助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开展资信调查。美国在百余年的消费信贷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和发达的信用中介产业。在美国,发卡银行通常依靠信用报告机构来完成资信调查工作。美国的信用报告机构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和覆盖全国以及海外的分支机构。三大信用局(Equifax、Experian、Trans Union)形成鼎足之势,收集了美国近2亿成年人的信用记录,每年出售6亿多份消费者信用报告。各信用报告机构与银行和零售商之间都实现了电脑联网,一次信用查询在线答复时间不超过几秒钟,美国还有一些公司专门搜集个人社会经济背景数据,为发卡银行提供了解个人信用的重要依据。完善的个人征信体系为美国信用卡产业的发展及风险防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些国家发卡银行则借助专业的信用审核机构开展资信调查。比如德国所有的发卡银行在签发信用卡之前,都会请“信贷信用保护协会”(Schufa)对申请者的信用情况进行调查,如果申请者拒绝接受调查,将不能得到信用卡。Schufa的调查内容包括申请人的收入水平、保险情况、过往贷款情况、是否有违法记录、破产记录等。英国有三家信用信息审核机构,如果某客户有信用卡前科,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并在内部网络上公布,限制其办理信用卡和其他信贷业务。 (二)建立有效的个人信用评估机制。美国信用局是成年人信用资料的档案库和清算所,他们只是在金融机构审查信贷申请时及时提供资料,本身并不进行资料的评估,更不参与信贷决策。因此发卡银行还必须有一整套个人信用的评估机制,在信用报告的基础上,对信用卡申请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进行风险评估。美国个人信用评估的核心是信用分的评定,即信用评分。信用分是动态的数字,实质上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刻信用风险的写照。信用评分使用的五类信用资料,按重要程度依次为:1.个人破产记录、扣押抵押品、拖欠债务、迟付借款;2.未偿还债务;3.信用历史的长短;4.一年来新贷款申请的查询次数;5.使用的信贷类型,即拥有哪些种类的信用卡。信用分是由有利材料和不利记录共同决定的,信用评分给各种指标赋予不同的值,经过加权合计而成。信用分根据申请人过去的信用历史预测将来的还款可能,给各银行提供了一个客观和一致的评估方法,由计算机自动完成评估工作,有助于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防止片面性。 (三)实行大额消费审核制度。法国法律规定,各银行应根据客户支付金额的多少,实行“多级审核”制度,持卡人在购买小额物品时无须接受审核,如果购买的物品超过50欧元,银行必须对其信用卡和身份证进行审核,超过500欧元,银行需进行两次以上的审核。德国的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消费超过一定数额时,商家有权要求其出示身份证或护照等证件,对于数额特别大的交易,允许销售商通过“信贷信用保护协会”调阅持卡者的详细信息,以保障交易的安全性。 (四)建立先进的预警系统。美国建立了一个名为“网络警报”的预警中心,对不正常的信用卡交易进行观察,并将预警信息在各金融机构和发卡机构之间进行共享。英国的汇丰银行采用了专门的防欺诈管理软件,监控和分析客户资料、交易记录、资金流向等信息,揭示交易背后的隐蔽关系。法国的银行大多与“法兰西银行信息网”和“银行卡联盟信息网”两大信息网络相连,通过数据联网,银行可以随时审核以信用卡支付的资金流通。德国推出信用卡欺诈警报系统,通过该系统,警方将丢失或被盗的银行卡信息及时通知银行卡网络操作机构和零售商,进而迅速确认持卡者身份并扣留被盗卡。 (五)对违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惩戒。法国规定,持卡人若涉嫌金融欺诈或非法透支,银行可临时冻结其账户,如持卡人一周之内未作出合理解释或弥补过错,则可以认定其已失去信誉,该持卡人的信用卡将被没收,并在此后一年内禁止申请任何信用卡。在新加坡,如果持卡人未按时付清信用卡欠款,将会受到严惩,银行通常以24%的年利率计息。信用卡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同样的问题你问了两次了,我觉得你很认真。仔细阅使用规定,按照规定使用即可。量入为出地消费使用,不要超出自己的偿债能力,否则到期还不上就是最大的风险。只要按时还款,合理合规使用,就不存在风险问题。尽量不要找任何理由逾期还款,因为当你消费的时候,就应该心里有数,知道还款日是否有能力偿还的。修改回答韩国信用卡风险管理经验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

文章TAG:信用  信用卡  有什么  什么  信用卡有什么前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