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银行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来源:整理 编辑:企业信用 2023-06-04 16:17:44
1,农业银行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2,如何建设信用村
共分为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一)调查摸底阶段1、做好对勿坦村的摸底调查,掌握村人口、户数、自然村数量、经济发展状况,现有农村信用社贷款数量及质量;2、成立相关领导机构,落实职责分工,制订工作目标和措施,组织适时开展各项工作;草拟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并对评定小组进行培训;3、下发通知文件,召开动员大会,明确工作要求,落实工作安排;4、农村村民对创评活动的意见和建议;5、农民的信(还)贷情况;6、客观评估创评活动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7、提出解决困难和问题的对策及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二)组织实施阶段1、宣传发动。将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综合试点行动方案向社会各界公布,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资料收集。由村委会按照农村信用社关于信用户建设的要求对现有农户进行造册登记。(三)落实奖励措施凡评为“优秀信用户”可享受贷款在3万元以内可享受免担保、最长两年内周转使用、利率适当优惠的待遇;凡评为“较好信用户”可享受贷款在1万元以内可享受免担保、最长两年内周转使用、利率适当优惠的待遇。(四)总结验收阶段1、根据评级结果进一步完善信用等级资料的归档管理,建立起每个农户的信用档案,为下一阶段对农民授信提供依据;2、对评为“优秀信用户”的农户颁发信用证书,对符合条件的村委会核发“信用村”牌匾;3、及时召开总结会和经验交流会,总结存在问题,查找不足,以便在以后工作中进一步加以完善;4、研究部署其它村委会信用村、信用户的建设工作。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户认识不到位,缺少参与热情。2、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存在“两大风险”难以控制。3、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3,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营体制急需转变细化。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原有的粗放型经营体制已很难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宁武联社来说从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组织架构的重组,操作流程的再造,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和考核体系的完善,推出了“分类管理、专业化经营”的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新模式。从去年的实施情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业务发展了,效益提升了,服务更好了,员工收入增加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了。但由于受两级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还存在责、权、利不明,经营层领导和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任务不明确,激励和约束得不到很好匹配等问题。
(二)人事管理制度不严,人员素质偏低。众所周知,现代金融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随着金融电子化步伐的加快,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对人员素质要求更高。金融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现代金融业务知识,还要求掌握计算机和法律知识。由于受区域和人缘关系的影响,镇农村信用社现有人员的构成格局,带有任人唯亲的痕迹。加之在在职学习、进修和培训等方面的条件差,员工的整体素质并不高,以宁武联社为例大部分员工仅仅只是初中或高中毕业生,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信用社的创新和发展,不利于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三)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差,经营困难,潜在金融风险仍然很大。长期以来,不良贷款居高不下,始终是困扰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顽疾。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出门”困难,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而且还有许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大;拨备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尚未得到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内控制度很不健全,案件时常发生,潜在风险不容乐观。
顾头不顾尾的小农意识
很多人 不顾信任危机 对银行对自己不负责任
4,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和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现状一、风险管理意识淡薄。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发放未严格执行信贷发放操作程序,贷款发放把关不严。一般借款自上而下,先取得上级贷款意向,再向下逐级办理,致使基层信用社信贷人员错误认为既然上级已经有贷款意向,我们遵照办理。这种与商业银行自下而上实行贷款营销的逆程序操作使相当一部分信贷管理人员淡薄了风险意识,甚至会出现第一手调查材料就存在虚假、谎报、瞒报等不真实反映的瑕疵行为。二、担保抵押流于形式。当前农村信用社除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外,一般为防范信贷风险,采用担抵押保形式贷款。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抵押物的价值评估偏高或对有权部门评估的权利价值认可比例过高。在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不够处置抵押物时,其变现价值不足抵偿贷款本息,有的甚至还要付出昂贵的资产保全和执行费用;二是对有抵押、担保人的能力调查不实,出现一人多保、交叉互保等情况,平时对担保抵押物监管不严,潜在风险大;三是签订抵押担保合同范本不一、要素不全、主体不符,诉讼时致使担保抵押合同无效,形成无效抵押。三、信贷资产质量反映不够真实。一是未及时调整贷款占用形态,即使已经形成不良贷款却仍旧在正常贷款科目反映,如个别农村信用社按贷款五级分类反映不良贷款余额占比例高达70%以上,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隐患较为突出;二是贷款到期转据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回贷款利息,诸多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据方式,有的大额贷款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潜在的信贷风险;三是放贷收息现象依然存在. 四、贷款管理不严、内控制度乏力。一是贷前调查不够深入,对借款人第一还款来源分析不准,重视不够,只片面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即借款抵押物的变现处理)二是贷时审查与贷款审批有待加强,部分信用社、而参与贷审会人员对借款人的基本情况所知甚少,难免会造成决策失误,存在未严格执行审贷分离制度的现象。三是疏于贷后管理,重放轻收轻管理思想严重。五、信息反馈不及时、不准确。一户多借贷、交叉借款、跨区域借款等违规借款的调查信息不能通过信贷咨询系统及时了解,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客户信息得不到及时发现,致使多头借款、一户多社交叉借款现象普遍。六、企业改制破产影响严重。由于企业认识和动机的偏离,加之地方政府保护主义的影响,企业改制和破产给信用社信贷资金造成了巨大风险,逃债,废债现象时有发生,大量信贷资金被吞食、流失。七、不良资产的处置滞后,贷款责任追究不力。对已经形成的不良资产由于平时预警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面,待处理时比较棘手,收贷费用成本过高,尽管资产保全部门通过多渠道努力盘活清收,结果多是本息难以清偿。
文章TAG:
农村 征信 体系 存在 农村征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