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如何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来源:整理 编辑:企业信用 2023-06-04 17:39:09
本文目录一览
1,如何构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要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决非简单的系统工程。中国人民大学集团管控班结合多年管理咨询经验认为在建设方法上,要注意管理层面与技术层面并重。在管理层面上,要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再造。这一过程中需 要遵循以下原则:要实现由面向部门职能到面向业务流程的转变,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注重整体流程最 优的系统思想。在技术层面上,则需要建设能够胜任将分散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体化技术平台。这一技术平台的建设,要充分体现一体化的思想,在技术上实现 各个分散系统间高效、紧密的耦合,从而为管理层面上的流程化提供有力保障。这一过程也要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高层领导的全程参与和支持; 2、业务部门的投入与协作,用户的全职参与; 3、业务驱动、业务流程梳理与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结合; 4、有效的项目管理,规避常见问题,保证实施进度、质量和成果的可实施性; 5、注重变革管理,做到充分的理念与技能培训; 6、重视上线后的管理; 7、资深专家团队和专职的咨询服务顾问,创造“双赢”的合作模式; 8、逐步替代现有分散系统,将风险与影响降到最小。 成功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能够实现企业整体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开销、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它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管理上而非技术上。中国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还很低,其中既有中国经济水平的影响,也有经济体制方面的束缚,更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较低的约束,使得中国物流企业面临市场规模、组织形式、竞争形式、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等诸多问题的障碍和制约。 1.按步骤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 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分阶段按步骤实施,对于一个传统的物流企业而言,物流信息化建设可考虑分三步走: 第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物流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目标,即通过物流信息化建设为物流企业解决什么问题,达到哪些要求。要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物流业务发展的需求来制定物流信息化建设目标,不同的物流企业因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应有不同的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目标明确后,要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领导实施,信息化建设是典型的“一把手”工程。没有企业主要负责人的亲自参与和主持,物流信息化的难以成功的。 第二步,广泛使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化的建设过程是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广泛使用的过程,没有物流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不能称其为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的各个部分和全体员工都要具备使用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要对物流企业各部门的员工进行物流信息化知识和物流信息技术的基本培训,要购买必要的物流信息设备产品,装备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和物流作业的各个环节,要构建物流企业的局域网,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初级信息资源共享。 第三步,实现物流作业的数字化、自动化。物流信息化的核心是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和自动化是物流信息化的主要特征。要建立各部门的信息系统,购置现代自动化物流设备活动个环节,全面使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逐步淘汰传统手工物流作业方式,实现物流作业的数字化、自动化。 2.选择适当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 (1)自我开发信息系统模式 (2)与工厂合作划分模式 (3)交给专业物流软件公司模式 (4)信息化项目外包模式
2,怎么建立制造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需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企业信用档案的生命,企业信用档案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信用的现实状况,既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良性信用行为,也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不良信用行为。二是坚持强制性原则。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等机构要无条件、无偿地、及时地传送给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为了调查企业的信用数据,有权查阅企业的档案、有关文件及资料,企业必须无条件提供。三是坚持权威性原则。树立企业档案的权威性,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个人,要把企业信用档案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依据,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改动企业信用数据。四是坚持开放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所用。五是坚持动态性原则,企业信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对企业信用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收集、补充最新的企业信用文件和数据。六是坚持实效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信用情况的前提下,应力求简明实用。企业信用档案应记录的内容:企业信用档案是记录企业信用的总和,内容力求全面真实,主要包括:(1)企业身份记录,如营业执照注册号、名称、经济性质、经营范围、发展情况、详细地址、法人代表情况;(2)企业经营状况记录,如注册资金、固定资产、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劳动用工、资产负债等情况;(3)企业财务行为及企业贷款记录(4)企业纳税记录。(5)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缴纳的保险记录,如工资总额、人均工资额、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各种保险是否按时足额缴纳。(6)企业安全记录,如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及处理情况等;职工发生事故后,是否依法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7)企业产品质量记录,如产品质量标准、状况,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记录;(8)企业人才记录,记录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情况;对专业技术人员数量、构成比例情况;为企业发挥的作用、取得成果等;(9)企业奖惩记录,记录企业的经济责任制执行情况,对职工的奖惩和表彰情况。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需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客观性原则。客观性是企业信用档案的生命,企业信用档案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记录和反映企业信用的现实状况,既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良性信用行为,也要客观地记录企业的不良信用行为。二是坚持强制性原则。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等机构要无条件、无偿地、及时地传送给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为了调查企业的信用数据,有权查阅企业的档案、有关文件及资料,企业必须无条件提供。三是坚持权威性原则。树立企业档案的权威性,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个人,要把企业信用档案作为评价企业信用的依据,任何部门、单位不得擅自改动企业信用数据。四是坚持开放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应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所用。五是坚持动态性原则,企业信用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的,企业信用档案管理机构对企业信用档案要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全面地收集、补充最新的企业信用文件和数据。六是坚持实效性原则,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在能够全面反映企业信用情况的前提下,应力求简明实用。 企业信用档案应记录的内容: 企业信用档案是记录企业信用的总和,内容力求全面真实,主要包括:(1)企业身份记录,如营业执照注册号、名称、经济性质、经营范围、发展情况、详细地址、法人代表情况;(2)企业经营状况记录,如注册资金、固定资产、产值、销售收入、利润、劳动用工、资产负债等情况;(3)企业财务行为及企业贷款记录(4)企业纳税记录。(5)企业职工工资、福利待遇和缴纳的保险记录,如工资总额、人均工资额、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各种保险是否按时足额缴纳。
3,如何建立企业信用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何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一、建立人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发展是个人行为的推动。而这种推动确实又体现在主动和被动的两种不同的效果。那么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需要主动的,这个主要的动因驱使了民营业主选择了自己的家人或是关系相当的人来参与。这一点本文是是非常认同的,人是怕有二心的。发展企业就更怕意见向左。但是同时,当企业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血液,更多的原动力那么这个格局就需要一定的改变。当企业发展到需要一个很有全局概念或是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人事或是别的人才时。公司老板需要做的有如下几件事情。1. 查看自己家人或是亲戚有无这样能力的人,如果有就选其用之。切无免强用人。前日本八佰半连锁企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示例。董事长明知道自己的弟弟无法胜任执行董事一职,任然让其操盘。到最后是把一个1600亿销售额的庞大帝国附带牵制破产。2. 如果选择了引用外来人才,就必须自己先淡化唯亲是对的想法。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这个方面的突破就很难改变自己原本想改变的格局,最终的就会有本文前面提到的笑话。3. 当原本由自己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被打破,就必须坚持部门管理,信息和政策共享。不能够让企业有自己人与外来人小团体出现。职能和责权必须明确。二、建立客户的信用体系。客户的信用体系,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历史只有民企与国企管理、用人上面的谈论,却很少射击客户观念的建立。外资企业或是比较大型的企业之所以发展的好,业务可以受客户的推崇。这绝对是归结与他们有良好的客户信用的体系。民营企业因为在用人的观念上是一致的,导致与其在发展业务和开始市场的拓展的时候同样是走的人跟人的政策。熟人用之。这与市场经济相违。顾缘在成本上面可以控制的很好,减少的商业的纰漏。但是决对不利于一个项目或是一个产品的发展。所以,不管是企业产品的供应者或是企业产品的使用者,都要分类管理。A级的供应者企业需要投入大的资本。B级的供应者企业需要努力使他成为A级的供应者。而企业产品的使用或是销售者一样需要有客户质量的管理。够A级的客户加强维护。低一级的要努力让其有成为高一级的可能性。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完善的企业链。如此同时在执行这些信用建立的同时可以发现那些没有潜力或是有可能降级的客户,那么就有可能减少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三、建立企业(品牌)信用体系。企业品牌信用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吸引人才的宏观概念。例如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IBM或是微软或是银行系统的员工的时候,大多数得到是一些羡慕的眼神。这一些就是企业品牌信用体系在起作用。我有个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做企业和做品牌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做到了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当一个企业或品牌深入人心后,人们相信他甚至过于相信自己的亲戚朋友" 我仔细想来还真的有. 我相信IBM. 相信国有银行. 相信他们不会买假货给我们不会把我们的钱吞掉,及时不见了或是假货也会有人来承担, 但是当我们面对自己的亲人的时候,有时反而有点点疑惑...... 这一点就是本文要表达的, 品牌的信用体系是个非常重要也是非常伟大的事业,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要想长远发展,如果要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必须有完整的信息体系的建立.四. 建立人事信用体系人力资源管理,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当然以前也有这方面的知识体系,但是相比较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就空洞了很多. 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规划和协助公司的人才计划发展.还得必须帮助公司提高员工的职业技巧. 现在所有的公司职员,越来越注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方向. 个人的薪金已经不是影响工作的标杆之一. 如果工作有很大的发展和职业有很的规划, 大多数的会选择放弃对薪金的要求.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如何建立企业信用体系 一、建立人的信用体系。 企业的发展是个人行为的推动。而这种推动确实又体现在主动和被动的两种不同的效果。那么企业的发展肯定是需要主动的,这个主要的动因驱使了民营业主选择了自己的家人或是关系相当的人来参与。这一点本文是是非常认同的,人是怕有二心的。发展企业就更怕意见向左。但是同时,当企业发展需要得到更多的血液,更多的原动力那么这个格局就需要一定的改变。当企业发展到需要一个很有全局概念或是专业知识的财务、管理、人事或是别的人才时。公司老板需要做的有如下几件事情。1. 查看自己家人或是亲戚有无这样能力的人,如果有就选其用之。切无免强用人。前日本八佰半连锁企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示例。董事长明知道自己的弟弟无法胜任执行董事一职,任然让其操盘。到最后是把一个1600亿销售额的庞大帝国附带牵制破产。2. 如果选择了引用外来人才,就必须自己先淡化唯亲是对的想法。如果自己都没有做好这个方面的突破就很难改变自己原本想改变的格局,最终的就会有本文前面提到的笑话。3. 当原本由自己人组成的管理团队被打破,就必须坚持部门管理,信息和政策共享。不能够让企业有自己人与外来人小团体出现。职能和责权必须明确。二、建立客户的信用体系。客户的信用体系,是在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做的事情,但是历史只有民企与国企管理、用人上面的谈论,却很少射击客户观念的建立。外资企业或是比较大型的企业之所以发展的好,业务可以受客户的推崇。这绝对是归结与他们有良好的客户信用的体系。
4,我国信用体系该怎么建设
一、准确把握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我们知道,信用是经济交易的一方在承诺未来偿还的前提下,另一方向他提供商品或劳务的行为。信用的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把信用和诚信通用,比如说社会信用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其实诚信属于道德的范畴,是不可量化的,而信用是经济的范畴,是可以计量的。信用的缺失是经济生活中的一大顽症,如今信用建设的意义已经得到社会的高度认识和重视,可以说从上到下、方方面面都很重视。今天这个论坛也足以证明了社会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我们将信用建设分为三个层次。我们内圈叫金融信用建设,就是今天咱们峰会的主题;中圈叫经济信用建设,或者叫经济领域的信用建设;外圈叫社会信用建设,就像我们知道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以金融信用、经济信用、社会信用形成了内圈、中圈和外圈三个层次的信用建设体系。信用建设的关键是信用信息的分类、收集、加工、使用。按照刚才的思路逻辑分类,信用信息也分为金融信用信息、经济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大家都非常清楚了,就是我们的贷款、我们的银行卡等信贷信息。当然广义的金融也包括证券保险等金融类信息。经济信用信息就是平时我们签了合同一方承诺偿还的情况下,另一方提供了商品或劳务,像我们生活中的买房、租房等一系列的商业活动的以经济合同为基础的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比如政府部门、法院的惩戒记录等。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整理、使用就要围绕着金融信用信息、经济信用信息和社会信用信息来开展。 信用信息分类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分为政务信用信息和非政务信用信息。政务信用信息在我们国家又分为两类:能公开的政务信用信息和进行内部共享的政务信用信息。我们本届政府特别倡导政府的信息能公开的尽量公开,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非常态;公开是一般,不公开是特例,倡导政府信用信息的公开。现在政务信息的公开一个是政府各个部门自己的网站,另外一个就是国家发改委建设的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信用信息公开的集中平台,这个信息的公开是围绕着《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来开展的。政务信用信息不能公开的部分,要采取信息内部共享的方式,国家发改委也牵头了国家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要是采集、加工、整合和使用政府部门间进行共享的信息。 另一个方面是非政务信息的范畴,要依靠专业的征信机构来进行采集、加工、整理,那就要促进征信业的发展。人民银行作为征信业的主管部门,推进整个征信业的发展。征信是征集信用信息的行业,征信和诚信及信用不同。如果诚信和信用是我们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的,征信是我们达到信用建设目的的手段之一,也不是全部,因为我们还要靠教育、靠制度。征信就是通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来采集信用信息,即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然后提供给信息的使用者,供大家使用,来达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作用。 二、稳步推进我国征信业发展 征信的概念在中国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征信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有200年的历史,征信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有20年的历史。所以2000年、200年、20年是我们把握征信业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征信行业的特征有这样几个。第一,独立性。征信行业是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它作为一个中介采集信息主体的信息,自己加工、整理,然后供信息使用者来使用。第二,有效性。采集的信用信息必须是质量高的、能反映信息主体真实状况的信息。如果采集的信息是垃圾进、垃圾出,不能反映信息主体真实的信用状况的信息的话,信息的有效性就有问题。第三,安全性。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强调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涉及到我们个人的信息安全和保护,涉及到社会机构的信息安全和保护,甚至涉及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保护。《征信业管理条例》就特别强调采集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必须经过信息主体的同意。现在大家去办贷款也好,办信用卡也好,商业银行会让你签一个同意采集和使用本人信用信息的授权书,你不同意就不能采,不能用。征信行业除了独立性、有效性、安全性以外,还有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这些内在的要求。 征信行业的发展最终会落脚到它的规模经济性。所谓的规模经济性,就是征信的信息在全国范围也好、在局部范围也好、在世界范围也好,不是垄断的,不是某一家机构或某一个平台可以垄断的。某一家机构或某一个平台把所有的信用信息都采集过来供大家使用?显然不是。但它也不是过度分割,信用信息的过度分割,很多的机构成为信息孤岛,那这个信息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有限的。所以征信行业和征信机构的发展,既不能垄断也不能过度分割,它是一个适当竞争的市场格局。在全球范围内,这种规模经济性必然表现在:经过了长期的竞争、兼并、重组,最终形成的大的征信机构不多。美国三大征信机构,三大评级机构,我们一般广义的征信是含评级的。有些市场比较小,人口比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也只有那么一、两家的征信机构。德国有一家公共征信机构和一家市场化的大征信机构,意大利和德国情况相同;印度、日本、新加坡、泰国也是如此,就是说征信机构的数量不多,当然开始发展的时候可以多一些,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不多的。我国征信业发展20年时间,到今天为止,在人民银行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00多家,在人民银行备案的评级机构100多家,加起来两百多家,数量已经不少了,但是相对比较弱小,竞争比较激烈,有些甚至存在违规经营。信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维持和发展信用关系,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前提。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国的信用评估行业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与信用评估行业相配套的有关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监督体系等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特别是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国家对信用评估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信用评估机构的评价结果缺乏权威性、客观性和中立性,失去了信用评估的公示和监督作用。我国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尽早与国际接轨,为我国评估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建立我国的信用管理机构 西方发达国家的信用管理机构,大都采用以政府为导向的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现状,我国的信用管理机构应采用政府导向与市场导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采用政府导向,可以更有效地将全社会的信用资源集中起来,以适合的成本提供给信用评估企业,提高其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采用市场导向,国家的信用管理机构可以定期向社会公布从业机构评估结果的失信状况,最终利用市场的力量,去芜存菁,提高行业的总体素质。 建议在初期成立一个在国务院直接领导下的国家信用管理机构——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或领导小组,同国家相关部委,统一领导与管理中国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对我国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或领导小组的职能如下: 1、制定有关我国信用管理的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机制、评估企业管理办法﹑公平报告原则等。 2、对我国的信用评估企业进行监管。在行业协会的协助下,对从业机构与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公布从业机构信息,加强社会监督。 3、组织与国外信用管理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及时获取国际上评估业最新研究成果,开展跨国人员交流与培训。 4、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信用评估指标体系与模型;开展从业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参与人员培训;开展全民信用教育。 5、指导企业获得更为广泛和准确的信用信息,为企业评估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建立信用评价法律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的基础,是社会信用交易扩大、成熟发展和信用评估行业得以健康成长的根本保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实现。 第一阶段:制定有关条例 以建议设立的国家信用管理机构牵头,联合各相关部门,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管理法规,并对现行法律中有关信用管理的部分做适当修改。目的是解决信用评估机构在进行信息的收集、评估过程中,以及信用评估服务机构开展业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1、建立《公平信用报告准则》 主要目的是保证被评对象的信用信息能够真实、准确地披露,同时,保守受评对象的商业秘密。该法律应当主要针对信用信息管理机构,主要执法部门应该是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或领导小组。 2、建立《公认评级准则》 管理部门可以根据该准则来检验评估机构的评级体系,并对其科学性做出评价,以保证信用评估产品的质量。该准则应该主要适用于进行外部评级的资信评估公司等信用评估或服务机构,商业银行、工商企业对客户的内部评级体系可以此为参考。 3、建立《评估机构管理暂行规定》 主要包括对信用评估机构的市场准入,资质认定;对评估企业的评估结果发生失实的惩罚机制;对评估行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的认定和对评估人员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方面做出的规定。 第二阶段:争取立法 经过三至五年的时间,对以上各种试行的准则和管理办法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在市场准入机制﹑执业人员资格认定﹑失信惩罚机制和信用数据开放等方面加强执法力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断发现规章制度中的纰漏和不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和实用性。最后在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或小组的帮助下,通过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的工作,使这些准则与规定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与我国现有的与信用相关的法律一道,组成我国企业信用评价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 信用评价机构的准入机制和资质管理 在政府对机构准入的管理方面,建议现阶段宜采取登记制。其做法是政府对机构的建立不加以限制,机构的创办不需申请,只需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即可成立。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多数评估机构规模小﹑人员素质低,其评估结果往往难以被公众所接受,缺乏权威性和通用性,应当鼓励有资质、有能力的机构从事信用评估工作。为了树立我国评估机构的权威性,提高国民对信用评估的认知度,在3年后应该通过市场手段,优胜劣汰一些企业,使其总数保持100家左右(其中,评级机构保持10多家),并由建议成立的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重新对其从业资格进行重新认定,以提高行业的总体素质。 此外,还需对某些特殊情况做出安排。比如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风险大﹑更新快﹑资本原始积累小﹑信用风险不稳定的特点,国家信用管理办公室可以会同国家科技部共同审批专门从事高新技术企业信用评价的专业化评价机构开展业务。
文章TAG: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如何建立